隧道建设中,湿喷机械手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喷射混凝土的效率与质量,但其操作技巧与参数控制同样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解析湿喷机械手的喷射工艺,包括喷射顺序、角度、距离、混凝土性能要求、风压与风量控制、岩石表面处理、喷层厚度以及速凝剂使用等关键点,旨在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指导,确保喷射混凝土作业的高效与安全。
1. 喷射顺序与移动策略
喷射应遵循“先墙后拱,从底至顶”的原则,采用S曲线移动方式,确保混凝土均匀覆盖。从侧壁底部开始,逐步向上移动至拱顶中心线,完成一环混凝土的喷射,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连续性。
2. 喷射角度与距离
喷头应垂直于喷射面,以降低回弹率,增加喷射密度。喷射距离控制在0.8至1.2米之间,过近会导致风压不足,影响混凝土附着;过远则会增加回弹,降低效率。精确调整喷头位置,确保最佳喷射效果。
3. 混凝土性能与喷射控制
混凝土坍落度应保持在10至18厘米,骨料粒径小于15毫米,确保喷射流畅。喷射初期回弹较大,厚度达到2至3厘米后趋于稳定。喷射过程需控制速度,避免混凝土过厚导致结构不稳定或过薄导致骨料反弹。
4. 工作风压与风量调整
工作风压在0.2至0.4兆帕之间,需根据混凝土和易性调整。合理选择输入管直径,确保混凝土出口速度适宜,形成连续喷射,以垂直速度喷射在岩面上,优化喷射效果。
5. 岩石表面处理
高压风或水清洗岩石表面,提高混凝土与岩石的粘结力。对于渗水性岩石,设置排水孔,悬挂防水板,防止水流影响喷射作业。
6. 喷层厚度控制
喷层厚度需适中,过厚易裂,过薄则影响质量。合理控制喷层厚度,确保结构稳定性和喷射效果。
7. 速凝剂用量
现场添加速凝剂,严格控制用量,避免过量降低混凝土强度或不足导致混凝土成片脱落。精准控制速凝剂用量,确保喷射混凝土质量,同时实现成本节约。
湿喷机械手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,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,还保证了喷射混凝土的质量与结构的稳定性。通过精确控制喷射顺序、角度、距离、混凝土性能、风压与风量、岩石表面处理、喷层厚度及速凝剂用量,可以实现喷射混凝土作业的最优化,为隧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